论坛主旨演讲丨十九大代表、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技能专家韩利萍:以工匠精神助推航天强国梦

2020-09-25匠坛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大家好!我叫韩利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数控铣工。今天非常荣幸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工匠精神助推航天强国梦》。

航天企业作为事关国家安全命脉的战略性企业,肩负强军首责,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大工业飞速前进的时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工匠精神对于今日中国更加重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航天领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一代又一代人不计功名得失、刻苦钻研技术,默默无闻扎根科研生产一线的航天工匠们,是企业转型升级中一颗颗关键的螺丝钉,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创新实干,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所在的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位于太行山之巅上党革命老区,从黄崖洞兵工厂,到“刘伯承工厂”,再到我国第一个航天地面设备制造厂的军工企业,生产的运载火箭系列发射平台,分布于西昌、酒泉、太原、海南四大发射中心,成功托举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一次次飞天。

我是19岁高中毕业,走进工厂当了一名铣工。我入职的20世纪90年代,正是我们航天探索奥秘、加速发展的时期。我学徒的日子里,听师傅们讲的最多的就是我们航天人仅仅用了短短18个月时间就研制、生产到成功发射“长二捆”火箭的故事,让我对自己手中每天加工的那些冰冷、笨重的铁疙瘩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在航天这个大家庭里,耳濡目染我读懂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蕴含锲而不舍、专注持久的金刚钻精神。

刚上班的时候,师傅要求严,我是基础最差的徒弟,由于没有上过技校受过正规训练,甚至连图纸都看不懂,吃过不少苦头,也哭过不少鼻子。记得有一次,我把一个工件加工报废了,师傅气呼呼地拿起工件就摔到了车间的走道上,周围工友诧异的眼神看了过来,我一下子成为了焦点,看着地上那个工件,我是去捡还是不捡,狼狈极了,真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钻进去,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太丢人了!

那晚回家,我想和爸爸说,最终还是没有敢告诉他,一边做饭一边心有不甘的想着那个工件,想着想着,手中的菜刀就在土豆上比划,切成了一个土豆工件……,原来它是这样的,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我开心极了!师傅这一摔丢了我的面子,也摔醒了我,要想弥补差距,就必须得下苦功夫,后来我家的餐桌上每天就多了一道这样奇怪的菜,有的是土豆阀体,有的是土豆弧面,有的是土豆阶梯孔……就是靠着这样的笨功夫,让我的技能成长往前迈了一大步。

 2000年,随着航天制造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实行,工厂开始装备数控机床,那一年我已经要30岁了,女儿刚4岁,是退到辅助岗位照顾家庭为主,还是坚守生产一线岗位成为了第一批吃数控编程操作这个“螃蟹”的人,几番犹豫我选择了后者,在这个未知的领域,起步的艰难可想而知,从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开始,潜心钻研,到一层一层地揭开数控加工技术的“神秘面纱”,我加工的关键零件相继用在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系列火箭发射平台上。2007年,在航天科技集团第四届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数控铣工第一名,我激动极了,因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二、工匠精神蕴含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2005年,新一代型号产品定型批产,计划节点计入倒计时,铣削工序时间只有三个月,我们不仅要攻克零件难加工材料瓶颈,要控制零件的变形,要编制大量复杂程序等一道道难关,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我临危受命担任组长,30个人组成数控铣班组只有5个独挡一面的成熟技工,我们从关键工序突破瓶颈,通过工装改进、刀具参数优化和和大量程序验证,一个个工艺思路通过一次次试切试验变成了可行性工艺方案。我们每天“早七晚十”、没有节假日,常常为了一个角度的调整、一个尺寸的变形控制、一个程序的最佳轨迹的优化改进而通宵达旦。

我每天下班回家,年幼的女儿已经睡熟了,上班时,她还没有起床。记得那次女儿发水痘,满身满脸的都是泡泡,持续的高烧不退,白天晚上离不开人看护,而单位任务那么重怎么能脱开身?只好托付给母亲和妹妹照顾,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了10几天,女儿的痘痘终于渐渐消退了,而我的小妹却被传染了,脸肿得都变了型, 20几岁的大姑娘正是谈恋爱、正是最爱美的年龄,我恨这些痘为什么不都长到我脸上!

父亲在50岁时就半身不遂离不开妈妈照顾,老妈还要看护着年幼女儿,还要惦记着给加班的我们弄一碗热饭,每每看着妈妈疲惫的身影、青筋裸露的双手,我很难过……很内疚,有时想想自己真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和妈妈,但我一直是我父母要求我做的好工人。几个月后,我们不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竟然在三轴机床上实现了五轴机床加工功能,生产能力提升到月产三台套,更重要的是为后续多种类似型号产品的交付和重大飞行试验任务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在那些刻骨铭心的日日夜夜里,支撑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把每一个零件都做成精品,把优质的产品交付部队和国家。多年以后的9.3阅兵和70周年阅兵,当我有幸站在天安门前观礼台上,眺望那一型型装备驶过检阅台的时候,我依然忍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三、工匠精神蕴含百折不挠、敢于攻关的苦行僧精神。

在我们生活中,1°偏差时常被忽略,可对于承载着50多米高,重达600多吨的火箭发射平台,调平精度出现1°偏差,就会产生20%的过载,直接导致火箭无法准确入轨。航天产品只有100分和0分,没有99分。

四通均流阀是控制长征七号火箭平台调平精度的关键件,阀体内部70多种孔系复杂交错,每一个孔的公差只有2丝,是头发丝的1/3。最初研制合格率仅为20%,看着一件件不合格品,我的心隐隐作痛。70多种孔一遍遍钻、镗、量,眼睛不眨地盯着孔径变化规律,三个月,我把车间当成家,机床当成闺蜜,行走坐卧,无时不在想,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大量的切削数据中,终于整理出了各种刀具的磨损曲线,实现了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精准掌控,一次交验合格率提升到了100%。

2016年6月25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首发成功,电视机前的我哭了.....,长七火箭600秒的完美飞行,是对所有航天人的最高褒奖。

这些年组织给了我很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大国工匠”和“三晋工匠”等省部级以上荣誉30余项,并且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和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2012年,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了公司“攻坚克难的基地、技术交流的平台、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现技术革新300余项,成功申报并获得11项国家专利。工作室已有4人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前五名,25人次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航天技术能手,2017年工作室被全总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每一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每一型武器装备的交付,都记录着航天人的创新足迹和精益求精的追求。著名飞航导弹专家黄瑞松院士曾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要在全社会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崇尚专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要让‘工匠精神’成为大众气质。”面对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条件下的科研生产手段的变革与迭代,我们更需在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弘扬传承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更具创新求变的时代特质。新的时代,航天人在使命中担当,展现新形象、体现新作为、创造新价值,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建设航天强国,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金山